劝勉类,与蕴含哲理、励志、格言警句、告诫、勉励年轻人积极进取、求上进、奋斗才会成功、不要懒散有关。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出自《送谭孝廉赴举》
唐代·李咸用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唐)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释义·赏析·引用】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题目中的“谭孝廉”,是对谭姓应举士人的雅称。送人应举嘛,自然免不了鼓励的话。所以,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咸用对“谭孝廉”赴举时的临别赠言。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交待了“谭孝廉”赴举的时代背景。“鼓鼙”是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戈戟”是戈和戟,代指兵器。这里“鼓鼙”和“戈戟”均代指战乱。“诗礼”指《诗经》和《三礼》,代指儒家经典。结合下文的“善开金口答公卿”来看,“谭孝廉”参加的应是“明经”科的考试。“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先帖文,然后口试。“镐京”为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李咸用所处的晚唐,藩镇割据、兼并战争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谭孝廉”去京都参加“明经”考试,可以说是在“战乱”中“寻”找斯文,表明其此行的难能可贵。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是勉励“谭孝廉”的话。意思是:好事情都是从艰难中追求来的,年轻人不要去容易的事情中贪图轻松。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继续鼓励这位举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如果说“也知贵贱皆前定”是退一步的说法,有消极因素的话,那么“未见疏慵遂有成”却是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和真理。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我们儒学之士近来缺少后辈之人,你在口试时要好好用你的辩才应答公卿的提问。
可以说“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是这首诗中蕴含哲理的警句。“好事”在这里指中举,但也可以泛指一切功成名就之事。“无”通“毋”,即不要。“好事尽从难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引用示例——
乐其《“少年无向易中轻”》:
古人说得好,“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处在一个百舸争流的奋进时代,怀着梦想乘风破浪是最好的姿态。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