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前有一位才女,婚后和丈夫十分恩爱,很快便有一儿子出生,日子过得很是甜蜜。可是孩子满5岁时,她不幸身患绝症。临终前,才女想到自己去世后,丈夫还很年轻,必定要续弦,他能搞好夫妻关系吗?日子能过得甜美吗?...
从前有一位才女,婚后和丈夫十分恩爱,很快便有一儿子出生,日子过得很是甜蜜。可是孩子满5岁时,她不幸身患绝症。临终前,才女想到自己去世后,丈夫还很年轻,必定要续弦,他能搞好夫妻关系吗?日子能过得甜美吗?儿子是否能接受继母的关爱和教诲?儿子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对这些问题,很是放心不下,思虑再三,她含泪写下一副对联:“妾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倘他年重缔姻缘,休对新妻谈亡妇;子随严父哀哉,小孩儿终当有母,待来日得蒙教诲,须知继母即亲娘。”把她惆怅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副对联,形式上是一副对联,而实际上是一篇遗嘱。上联劝夫:续弦之后,休对新妻谈亡妇,要一心一意搞好夫妻关系,过上甜蜜幸福的日子。下联教子:要尊重继母,听从继母的教诲,把继母当亲娘看待。对联字字血,声声泪,真切感人,余味无穷!
(李树恩 朱红霞)
按:这副遗联流传着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异。兹举几例:
版本一: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续弦房中,休向生妻谈死妇。
子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异日欢承膝下,须将继母作亲娘。
版本二: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他年重订婚姻,莫向生妻谈死妇。
儿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倘日后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版本三: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