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对联漫话 >> 内容

名人名祠名联

时间:2013-12-01 07:06:39 点击:

  核心提示:中国的对联,要求在那么简约的文字中,浓缩丰富情感、思想的内涵,达到文字的精纯,以一字胜百字,一句胜千句,显出中国文字的包容与张力,堪称奇妙。这对联,可以把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教训,在不到40字中,被清代赵...

 

  中国的对联,要求在那么简约的文字中,浓缩丰富情感、思想的内涵,达到文字的精纯,以一字胜百字,一句胜千句,显出中国文字的包容与张力,堪称奇妙。这对联,可以把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教训,在不到40字中,被清代赵藩写在成都武侯祠,誉为治国名句。我在几十年前过秦岭,参谒留侯祠,读到于右任先生给张良撰的一副楹联,终身难忘,对这位大智慧的张良,竟用8个字就精辟生动地托出,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张良,还用五六千字哩!其联云:
  送秦一椎;辞汉万钟。
  于先生只选了两个镜头,就突出了张良的全部精神人格,他仇恨秦始皇灭了他的韩国,秦皇的车过其境,他以大铁椎掷嬴政,这铁椎也是那时的导弹了。后来,他助刘邦成了帝业,封给他万户侯,他辞谢,归隐山林,不像某些打江山就要坐江山的贪鄙之辈,此8字堪称奇绝。
  喜欢撰联与积累对联文化的流沙河又告诉我,过去淮阴有座韩信的祀庙,庙已毁,但庙中曾有一副楹联总结韩信一生,也写得绝妙,也只10字,此联是: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知己指萧何,刘邦拜韩信为三军统帅,是萧何推荐,未央宫密谋杀韩信,也有萧何参与。两妇人,前者指给韩信免饿死以饭食的那漂母(洗衣妇),后者,即刘邦老婆,杀韩信的吕雉了。这一知己与两妇人竟主宰了所谓大英雄的生死存亡与祸福荣辱,岂非透露了人生中的戏剧性吗?
  走笔至此,便联想到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口号,许多旧糟粕都在被打扮成传统文化,这对联,却进入不了视野,史学大师陈寅恪当年给清华的考生出的试题里,即有“孙行者”的上联,叫考生作对。今天,人们只作为闲话,在说对“胡适之”好与不好。而陈寅恪用对联考学生的用意,不也在考辞性、辞汇的丰富与联想和想象力吗?不是也在考学生精确地使用辞语吗?这种对联,与词赋相通,与律诗相连,还与炼字炼句相关,想到前清李调元年幼,其父李化楠出了个对子:“曹子建七步成诗”,要李调元作对。李调元语塞,推说:“李调元一时无对”,父亲一听大喜,这不是对上了吗?这种从幼小就受的文化熏陶,也是文字游戏,如今孩童,全由其他刺激感官的游戏代替,不也与传统文化疏离吗?
  不久前,流沙河让我入书斋赏他新撰的一联,这是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为家乡盐城的陆秀夫纪念馆邀请他写作的,我发现流沙河吸收张良韩信祀庙的佳构,也言简意深情长,联云:
  明亡无降帝;陆沉有秀夫。
  陆秀夫是继文天祥之后,继续在浙江温州与广东新会协助朱家小皇帝朱是与朱籨撑持一杆明朝的旗帜,后来,失败了,背负幼帝悲壮地跳海殉难,把一个王朝最后一幕悲剧,只用10字精炼写出,今天,也只有流沙河这种文史哲涵养颇深的作家能写作出如此佳构了。

(曾伯炎    发表于2003年1月)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