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家教联”,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家教联”,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性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他借此告诫子孙珍惜时光,趁早好好读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以竹入联:“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他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
在清朝,曾担任广东按察使的王之春的家教联是:“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读书少。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教育子女养成勤劳作风。曾国藩告诉子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封侯拜相之人,曾国藩对子女的“日课”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
自古文人重“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些家教对联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
(艾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