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是旧时学堂必修的基础科目。鲁迅在早期小说《怀旧》中曾描述私塾先生教对课的情形:秃先生正教予属对,题曰:“红花。”予对:“青桐。”则挥曰:“平仄弗调。”令退。
鲁迅小时候在绍兴宿儒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读私塾,据他自己回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鲁迅的对课学得很好。一次,寿镜吾出了一句“独角兽”让学生对下联,鲁迅对以“比目鱼”,先生点头称赞。因为“独”和“比”并非数词,却均可表示数量,由此足见工巧。
又有一次,寿镜吾出句曰:“陷兽入阱中。”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以为对。鲁迅想到《尚书》中“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之句,于是对道:“放牛归林野。”这一对句信手拈来,工稳贴切,又博得先生的好评。
鲁迅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读书期间,同学丁耀卿病逝,鲁迅写了一副感情真挚的挽联: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来华表?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有一段关于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那脱落的一边应为“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实则是讥讽鲁四老爷既少品节,又无德性。
1924年9月8日,鲁迅自集《离骚》句成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请同事乔大壮书写,悬挂于北京西三条寓所“老虎尾巴”的西壁以自勉。1935年12月5日鲁迅又以此联书赠杨霁云。鲁迅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这副集句联正是鲁迅惜时如金的真实写照。
据说鲁迅曾书录一些名人联句赠给友人。如郑板桥句“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夏曾佑句“帝杀黑龙才士隐,书飞赤乌太平迟”等。后一联是夏送给梁启超一首律诗中的颔联,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不满。
鲁迅还曾赠瞿秋白一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此联原为清代篆刻家何瓦琴所撰,鲁迅借此表达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瞿秋白慷慨赴死后,鲁迅撰一挽联沉痛悼念: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鲁迅在《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一文中提到了一副对联:有某人挖苦叶名琛的对联“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大概可以作为中国人“持中”的真相之说明。我以为这是不对的……倘改篡了旧对联来说明,就该是:“似战,似和,似守;似死,似降,似走。”
鲁迅《自嘲》中的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算是妙手偶得。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这里所说的半联,是指清人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此番借用被郭沫若赞为化腐朽为神奇。
鲁迅在《家庭为中国之基本》一文中关注过一联:古之上海文人,已尝慨乎言之,曾出一联,索人属对,道:“三鸟害人鸦雀鸽”,“鸽”是彩票,雅号奖券,那时却称为“白鸽票”的。但我不知道后来有人对出了没有。上联中,鸦指的是鸦片,雀指的是麻雀牌,连同彩票,均为旧中国经久不衰的损害人们身心之物。后来有人对以“四维建国礼义廉。”对句巧用藏词格,因为“礼义廉耻”素称“国之四维”,句中故意漏去“耻”字,意在抨击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无“耻”也。
鲁迅留下的联句并不多,且以上所述,有些属于传闻轶事,难以证实。但一叶知树,一文知人,其中确切可靠的记载,已足以反映出鲁迅思想和学识的深邃博大。
(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