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时间:2011-11-22 15:15:36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儒林外史·第五回》)【原文·语境】 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

 

【名句·出处】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儒林外史·第五回》)

【原文·语境】
    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南齐书·王敬则传》节选
    予追逐,渊材以手拏帽搴衣,走如飞,予与奴杨照追逐二相公庙,渊材乃敢回顾,喘立,面无人色,曰:“编虎头,撩虎须,几不免于虎口哉!”予又戏曰:“在兵法何如?”渊材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惠洪《冷斋夜话·卷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节选

【释义·点评】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檀公指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意思是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中正式出现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说法。明清时成书的《三十六计》专门将“走为上”列为了一计。后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或“三十六计,走为上”便成为十分流行的俗语了,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躲开为妙。例如——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贡生慌了,自心里想:“这两件事都是实的,倘若审断起来,体面上须不好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卷卷行李,一溜烟急走到省城去了。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
    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余易木《初恋的回声》:
    女婿比较机灵,一看形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溜之大吉。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