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松滋县学记》)
【原文·语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胡瑗《松滋县学记》节选
【释义·点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是宋代胡瑗先生在《松滋县学记》里谈到学校教育重要性时的著名观点。意思是:能够使国家繁荣稳定的在人才,而能够培育成国家人才的在教化。同时他指出,从事教化职业的是老师,弘扬教化而使百姓受益的是郡邑的地方官,而教化的基础是学校的教育。运用示例——
李明《培训要讲精准化》: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培训是培养好干部的重要手段。
廖永安《促进法学教育供需平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高等法学教育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能否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基本依据。
梁田庚《最大限度激励各类人才建功立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要利用各类学校培养人才,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个环节抓起。
耿化敏《“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知识分子工作视作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贯重视人才问题对于执政兴国的重要作用。
张新峰《人才工作须抓在“点”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工作关系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