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原文·语境】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
【名句·出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原文·语境】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可用来说明实践的重要。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许多同志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正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王忠民《早熟的果子长不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年轻干部有知识、有激情、有活力,但阅历较浅,工作经验尤其是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普遍有所欠缺,最需要历练。
柳宗司《做表率要来真格的》:
《荀子·劝学》中曾指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同样,党员干部不到一线看一看、不去前沿查一查、不拿工具试一试,怎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合理的要求?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