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联中的复字联,意象纷呈,音节明朗,向来为联人所喜作,而这其中又以使用“声”字者居多,古往今来,大有入联“声声不断”之势,这或许正是应了言为心声的缘故吧。有据可查的,最早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副有“声”复字...
对联中的复字联,意象纷呈,音节明朗,向来为联人所喜作,而这其中又以使用“声”字者居多,古往今来,大有入联“声声不断”之势,这或许正是应了言为心声的缘故吧。有据可查的,最早也是流传最广的一副有“声”复字联,是明代万历年进士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国古刹名寺有不少绘声绘色的此类联,多为无名氏所撰,且小异大同,采天地间之灵气入佛学禅理之中,清音素味。如杭州韬光寺有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入耳;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同样是“声色”入联,云南旅游名地玉溪九龙池听泉楼的一副,则是别样一番情趣:“山色石色草色,相点乎春色;风声树声水声,更妙于歌声”。看来撰联人的心境不同,对外界的感受也不一样。
“文革”期间,有位科技人员被抄家,造反派从他的日记本中查出这么一副有“声”联:“小声悄声附耳声,声声防鬼;大话空话违心话,话话敬神。”这是在那场劫难中,当时绝大多数人无奈应对的真实写照,只可惜这位科技人员尽管小心翼翼,还是未能躲过被揪出的命运。读这样的对联应该说是好笑的,可是又有谁能够笑得出来呢?
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声”联。上世纪90年代,某报娱乐版刊登了一副谐趣联,是讽刺相声界某些舞台表演的,联曰:“掌声笑声叫彩声,声声得要;怪相洋相邀宠相,相相强出。”上下句中一连嵌了五个“相声”,对相声的关切也可谓用心良苦了。
(孙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