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唐至民初的一千余年历史中,我国各省市较有名望的近200所书院中,悬挂了有据可查的500多副对联,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反映当时“破旧立新”精神的佳构。现录几副,以见一斑。 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
自唐至民初的一千余年历史中,我国各省市较有名望的近200所书院中,悬挂了有据可查的500多副对联,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反映当时“破旧立新”精神的佳构。现录几副,以见一斑。
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沧县东南门外运河南岸,创办了一座“沧曲书舍”。一时名士云从,极称盛事。高安朱相国为它题联一副:“无绳系日,这一寸光阴,莫教任着他容易放过;有路登文,那几层阶级,直须拼得俺实地踏来。”其勉励生徒苦读,而后有所作为的期望,跃然纸上。
无独有偶。在四川彭水县的“摩云书院”内,悬有一副清陶澍的题联:“化雨无私,忆往岁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知,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这与上联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常熟知县耿橘重建了坐落于虞山之麓的“虞山书院”,并为新辟的“体圣堂”题了一联:“明是自家明,行是自家行,工夫不靠他人;明是明自家,行是行自家,学问只求诸己。”此联告诫生徒,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不靠别人,全靠自己努力,才有建树。
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台北市“学海书院”,清人陈维英为它题联一首:“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功可相长也;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此联从师生两方面告诫:作为生徒须知学然后知不足;作为教师也应感到越教越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自反自强”,师生互勉,教学相长,说得多有哲理。
(顾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