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原文·语境】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节选
【释义·点评】
熙熙:形容热闹的样子。攘攘,形容纷乱拥挤的样子。
这应该是古代的一句俗谚。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转引《六韬》:“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与《史记》中所记只是句序的不同而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对人为了生存,千方百计营利谋生的一种概括,与另一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义,庶几近之。用白话说的意思就是:天下人熙熙攘攘,都是在为利益而来往奔忙。在文章中的运用示例——
梁周敏 姚巧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利益观》:
共同利益是共同体生命之源。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年之后,马克思秉持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陈江《莫言5年无新作,诺奖成包袱了吗》:
《史记》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最难过的关口恐怕就是名利关了。
刘玉瑛《“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如此,一个人要想淡泊虚名私利,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即使不容易,合格的共产党员也应该做到。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