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范晔《后汉书·崔駰列传》)【原文·语境】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
【名句·出处】
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范晔《后汉书·崔駰列传》)
【原文·语境】
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烈惭而止。
——《后汉书·崔駰列传》节选
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檛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烈惭而止。
——《后汉书·崔駰列传》节选
【释义·点评】
事:服侍。杖: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意思是:舜服侍父亲,(父亲用)小棍子打就忍受,用大棍子打就逃走,并不是不孝顺。
据《孔子家语·六本》载: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这就是“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一语的来源。在舜看来,挨小棍子打可以忍受,但大棍子打下来很可能会送命,这样一来父亲就会承受打死儿子的恶名,是陷父于不义。所以逃走可以避免陷父于不义,虽然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但从大的伦理方面看不算不孝顺。
事:服侍。杖: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意思是:舜服侍父亲,(父亲用)小棍子打就忍受,用大棍子打就逃走,并不是不孝顺。
据《孔子家语·六本》载: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这就是“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一语的来源。在舜看来,挨小棍子打可以忍受,但大棍子打下来很可能会送命,这样一来父亲就会承受打死儿子的恶名,是陷父于不义。所以逃走可以避免陷父于不义,虽然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但从大的伦理方面看不算不孝顺。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