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联,即三柱联,又叫“燕逐飞花”联。一般的对联,都上下联两句,此种联的特点是三句,一句可对二句,二句可对三句,一句也可以超越二句对三句。如春联:“爆竹迎春,社会与时俱进;笙歌贺喜,人民布德同昌。神州航宇,英才为国争光。”新婚联:“庆良辰,海誓山盟成眷属;迎佳偶,月圆花好证同心。歌盛世,志同道合展才华。”谐趣联:“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是非非非也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假亦真。怪怪奇奇、奇奇怪怪。怪怪奇奇奇不怪。”
鼎足联的产生,是在两句联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成的。说来极为简单,只是由两句增加为三句。但应注意的是不能乱写,不能写成“无情对”,风马牛不相及,内容必须相联,一定主题集中一致。鼎足联起源,是从诗词曲中的“鼎足句”直接影响而成,传说源于汉代的民谣,大量创作鼎足联则是元曲的作者。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中的鼎足句就更多了。如:“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上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在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鼎足句也不少。如:“鹿逐成群;鱼虾做伴;鹅鸭为邻。”“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苍云燕子飞;池塘绿水鸳鸯睡。”诸如此类的鼎足联的原型,都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中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鼎足联。
中国历史跨进了近现代时期,仍然产生着一些鼎足联,如在江西清安城东原来的孔庙侧的三义祠、祀刘备、关羽、张飞,今人李云蔚先生曾题七言鼎足联:“明诚秉义合天心;昭烈怀仁绵汉祚;行忠矢勇振朝纲。”陕西潼关葛洪岭下建有三柱亭,李云蔚先生又为此亭题八字鼎足联:“黄鹤南飞,黄河北去;诸峰削立,诸夏中分。紫气东来,紫关西去。”另外,李云蔚先生还为内蒙古的深井三角架撰写了十一字的鼎足联:“同心转轴,依依山韵冾驼铃。致志垂纶,熠熠波光摇瀚海;联歌顶水,行行雁序绕穹庐。”李云蔚先生的鼎足联和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中的鼎足句,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例了。如果能在合适的场合用上一些鼎足联,也许能增加一些小小的新颖、新奇、特殊之风味。
(刘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