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对联漫话 >> 内容

好挽联还是有的

时间:2014-03-07 08:25:10 点击:

  核心提示:读11月4日笔会版顾土先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深有同感。挽联不独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因对生命的敬重和对逝者的哀挽,也最易感人,远胜于已成官样文章的悼词。悼词过后便无人记起,而好挽联却是可以流布人...

 

    读11月4日笔会版顾土先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深有同感。挽联不独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因对生命的敬重和对逝者的哀挽,也最易感人,远胜于已成官样文章的悼词。悼词过后便无人记起,而好挽联却是可以流布人口、载之纸帛的,死者“亦庶几死而不死”。挽联今已衰微,就连一些文化名人乃至文学大师巴金先生逝世,也没有一副足可传世的好挽联,实实可叹。而鲁迅先生逝世时,是有好挽联的。当年黄兴、蔡锷相继逝世,湖南及各地多有哀挽,吴恭亨《对联话》云:“所制挽联,佳者如林。”前些年诗与学问均好的安徽吴孟复教授辞世,舒芜先生阅挽联后云“无一佳者”。“佳者如林”,“无一佳者”,颇堪寻味。
    话说回来,如今好的挽联还是有的。如广州医生何永沂和成都自由职业者杨启宇所撰之联,便各有佳者。大学者程千帆教授非常欣赏何永沂的集句联“不是佳人不是贼;也无风雨也无晴”,曾亲书之以寄何。程先生在武汉大学戴右冠十八年,刚摘帽,即须退休,以每月不足五十元的待遇变为街道居民。幸匡亚明校长邀至南京大学当教授,使其学术生命得以延续二十年,南大一些文科亦因此而得居学界前列。程先生终老于石头城,何永沂感先生人生遭际,集李清照、温庭筠、沈祖棻(程千帆夫人)、罗隐句而成一联:“人老建康城,词客有灵应识我;花开旧游地,好云无处不遮楼。”典雅蕴藉,上下联各含深意,允为好联。挽湖北贺苏教授联:“此去返天穹,百年世事随烟渺;也曾投地狱,一路桃花带血开。”地狱,遭冤屈的右派生涯也,“一路桃花带血开”,用贺苏名句,此联亦佳。成都青年都芨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不幸于巴基斯坦遭车祸而亡,死后竟无人过问。杨启宇闻而哀之,有联挽之:“抟九万里扶摇,中道忽惊鹏翼折;奠两三杯清酒,天涯为唤客魂归。”甚佳,曾传诵一时。杨启宇挽刘传茀联为:“筵前使酒,舌底翻澜,古来才大难为用;马上横戈,狱中读史,故国平居有所思。”刘传茀是位老红军,直正而富才气,使酒善辩,可惜建国后不幸蒙冤入狱十五年。上联说刘氏之才竟不为世所用,下联叙其人生遭际与辛酸,并暗嵌几本诗集名(刘又能诗,有诗集《马上吟》、《狱中吟》、《平居吟》传世)。上下联之末句,均用杜甫成句。刘先生泉下有知,欣慰何似!此几联,与顾土先生文所举几副相比,并不逊色。只是这样的佳联如今太少了。
    现时有些人舍得花钱大办丧事,却不知为逝者求一副好挽联。有的人因不会撰挽联,就泛泛写两句赞扬的话,只要大体相对就行了。更有人干脆从书中或网上抄一副现成的来用。毋庸讳言,这些其实都是不解挽联之重要,更是对死者的不敬。今已难得见好挽联,应是文坛的尴尬。就作者个人而言,或才情所限,或读古人书甚少而力难逮也。因风气浮躁,极少数较有水平者也不肯为此而下功夫。我们绝不能让挽联这一精美绝伦的传统文学样式,丧失于我们这个时代。若能有一批作者不懈努力,不惮下苦,多作探讨和切磋,以切实提高水平和技巧,挽联质量之提高,前人风致之延续,还是有可能的。

(马斗全 载2008年11月17日《文汇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