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原文·语境】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
【名句·出处】
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原文·语境】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诗词文章写欢乐的很难写得动人,而写贫穷苦难的则容易写好。
“诗穷而后工”,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理论中一个观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提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宋代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愈穷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继往开来者。这些观点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条诗歌创作规律:作者越接近劳苦大众,诗歌愈能反映基层民众的疾苦;作者自身遭受的苦难愈大,就对社会的认识愈加深刻,作品也就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运用举例——
廖文《国家有幸诗家幸》:
在某种程度上,文艺创作确实是“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