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原文·语境】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
【名句·出处】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原文·语境】
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书·陈汤传》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让那些冒犯强大汉朝的人知道,即使他们在偏远之地也一定会被诛灭。
现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常用来表达对祖国强大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
王子今《汉武帝:王中之王?》:
在汉武帝时代中原文化取得强势地位的背景下,西汉人形成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烈的国家意识,但是汉武帝本人的民族情结,其实并不狭隘。
杨凯《东海浪虽大 中国可打鱼》: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老祖宗的教诲,已化作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刚强。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