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陈王列传》)【原文·语境】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
【名句·出处】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陈王列传》)
【原文·语境】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后汉书·陈王列传》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忤逆(使天下太平),怎么能侍候一间屋子呢!
后人由这句话“反弹琵琶”,引出了另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思是,小事尚且不做,又怎么能做大事呢?这无疑也是言之成理的。但把这句话安在薛勤身上,说是薛勤说的就大错了。薛勤听到陈蕃的话的反应是“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又何来反驳一说?据说高中课本就是那么写的,这可能就是导致谬种流传深远的原因吧。
据我分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最初很可能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作者看到陈蕃的典故后有感而发而写的一篇杂文。后人觉得很有道理,就记住了这句话,在流传中便逐渐安在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薛勤的身上,如果不看原文的话,听起来也蛮像那么回事。但口耳相传也就罢了,高中课本编写者也如此马虎,恐怕就难辞其咎了。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