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礼记·中庸》)
【原文·语境】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礼记·中庸》节选
【释义·点评】
妖孽:妖魔鬼怪。古人迷信,认为国家将要兴旺会有一些吉祥征兆;国家将要灭亡也必定会有反常的征兆。当然,我们现在理解这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可以将“妖孽”理解为祸国殃民的奸人。也作“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康有为古稀大寿,章太炎曾撰一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下联由“老而不死是为贼”所摘得,上联即是截取《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一语。上下联尾字嵌“有”、“为”两字,而暗寓“妖孽”、“贼人”,可谓别开生面,骂人不带脏字。下面是“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一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引用实例——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司马懿破公孙渊》: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主公当避凶就吉;今若背反,必丧身矣!”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
况周颐《眉庐丛话》: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民之讹言,殆亦古时童谣之类,有触发于几先,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耶。
弥坚堂主人《终须梦·第二回 逃迁后家贫葬父》:
众人道:“兄胡为闻杜鹃之声不乐?”员外道:“吾闻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夫‘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此鸟乃四五月才啼哀至流血,今反了常理,而在此三月啼,毋乃国家有变乎?”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西北之所以涌出这么多英雄好汉,只是因为崇祯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件东西。
中庸有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其实遇到妖孽,倒也没什么,毕竟还有实体,实在不行,找人灭了它。
崇祯遇上的,叫做灾荒。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