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原文·语境】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
【名句·出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原文·语境】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节选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节选
【释义·点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意思是:得到民众的拥护,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
《大学》原文先引用了三段《诗经》里的句子,来说明统治者得民心的重要,以及商纣失民心亡国的教训,然后说“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里的“道”是“说”的意思。“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相当于说:说的就是“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样的道理。
“众”是民众,“得众”就是得到民众的拥护,也就是赢得民心。“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对古今中外的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真理。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维持长久统治;相反统治者一意孤行,违背道义、仁义,必然会失去民心,最终就会被民众推翻失去统治。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徐腾跃《最是“心力”见不凡》: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领导干部的心力之源。
李锦斌《扭住“关键少数” 狠抓政治建设》:
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靠山。“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员领导干部来自人民,就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