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一肚皮不合时宜。(宋·费衮 《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原文·语境】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
【名句·出处】
一肚皮不合时宜。(宋·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
【原文·语境】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笑。
——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
【释义·点评】
时宜:当下的需要和潮流。意思是:一肚皮的内容都不合当下潮流。
苏轼始终保持特立独行的姿态,坚持自己的政治见解。他先是上书批评王安石推行新法引起的种种弊端,接连遭到“变法派”的打击排挤。但是,当司马光上台,决定废除新法时,他又唱起反调,说新法与旧法各有利弊,且推行多年,即使要废除新法,也需循序渐进,不可骤然废之。于是又遭到“保守派”的攻击陷害。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是“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人,既不追随王安石,也不追随司马光。说他“一肚皮不合时宜”,实际上是对他不愿苟且偷安做顺民,不愿做看风使舵、毫无节操“识时务”之辈的很好概括。苏轼对此明贬暗褒的说法,默然自许,也颇为自得。
“一肚皮不合时宜”是一种性情,也是一种境界,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当得起这样评价的。“一肚皮不合时宜”与“满腹牢骚”有质的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