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原文·语境】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
【名句·出处】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原文·语境】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尽心上》节选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尽心上》节选
【释义·点评】
“仁”和“义”是儒家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杀一无罪的人不是仁的表现,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走不是义的表现。所以要使自己的志向高尚,就要遵行仁义,即“居仁由义”。
马作武《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西周礼治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主张罪疑从轻、从赦;提出了“中道”“中罚”等概念。孔子主张“哀矜折狱”,孟子则以“仁政”为诉求,以为“杀一无罪,非仁也”(《孟子·尽心上》),并重申了“罪人不孥”的古训。
陈来《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义,《左传》里讲“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个正义的概念,孟子说“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那是违反原则的。所以义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是作为正义来使用。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