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商君书·更法》)【原文·语境】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名句·出处】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商君书·更法》)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商君书·更法》)
【原文·语境】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节选
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更法》节选
【释义·点评】
高人:超人,不同凡俗。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后常跟“于”);相当于被,受到。负:背弃。独知: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訾:毁谤,非议。
有超俗品行的人,本就容易被世人背弃;有知人所不知思想的人,一定会被百姓非议。
商鞅的这句话在古代典籍中还有不尽相同的表述,但意思基本一样。
刘向《新序·善谋》: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负非于世;有独知之虞者,必见謷于民。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上》:
有高人之行,负非于世;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