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商君书·更法》)【原文·语境】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
【名句·出处】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商君书·更法》)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商君书·更法》)
【原文·语境】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商君书·更法》节选
公孙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守法,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君无疑矣。”
——《商君书·更法》节选
【释义·点评】
三代:指夏、商、周。五霸:“霸”谐音“伯”,音转为“霸”;通常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而成就了王业,五个方伯法度不同而都成就了霸业。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强调的是法令应与时俱进,不可墨守成规。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杨朝明《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古代治理尤其是变法理论的核心命题。在韩非之前,商鞅曾就“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提出“治世不一道”“法宜其时则治”的观点,主张法要应时而立,应时而变。
三代:指夏、商、周。五霸:“霸”谐音“伯”,音转为“霸”;通常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夏商周三代礼制不同而成就了王业,五个方伯法度不同而都成就了霸业。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强调的是法令应与时俱进,不可墨守成规。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杨朝明《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古代治理尤其是变法理论的核心命题。在韩非之前,商鞅曾就“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提出“治世不一道”“法宜其时则治”的观点,主张法要应时而立,应时而变。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