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扬雄《扬子法言·君子卷第十二》)【原文·语境】或曰:“圣人自恣与?何言之多端也。”曰:“子未睹禹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
【名句·出处】
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扬雄《扬子法言·君子卷第十二》)
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扬雄《扬子法言·君子卷第十二》)
【原文·语境】
或曰:“圣人自恣与?何言之多端也。”曰:“子未睹禹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
——扬雄《扬子法言·君子卷第十二》节选
或曰:“圣人自恣与?何言之多端也。”曰:“子未睹禹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
——扬雄《扬子法言·君子卷第十二》节选
【释义·点评】
水避开一个个阻碍就能流到大海,君子避开一个个阻碍就可通理得道。
这里所说的“君子避碍”,是指君子说话婉转逊顺,避免招致祸端,就可最终使义理得以弘扬。
水避开一个个阻碍就能流到大海,君子避开一个个阻碍就可通理得道。
这里所说的“君子避碍”,是指君子说话婉转逊顺,避免招致祸端,就可最终使义理得以弘扬。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