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原文·语境】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管子·形势》节选 言辞信,动作庄,...
【名句·出处】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形势》)
【原文·语境】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管子·形势》节选
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作亏,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故曰:“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形势解》节选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
——《管子·形势》节选
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言辞慢,动作亏,衣冠惰,则臣下轻之;故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故动有仪则令行,无仪则令不行;故曰:“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形势解》节选
【释义·点评】
宾者:导引宾客的人;宾,通“ 傧 ”。不肃:不恭敬。进退:举止行动。仪:法度,礼法。
意思是:(宾客)衣帽穿戴不端正,那么接引宾客的人态度就不会恭敬;行动不遵礼法,那么政策法令就不能推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讲的是领导者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才能以上命下,政令畅通。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