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兵法·治兵》)【原文·语境】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
【名句·出处】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兵法·治兵》)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兵法·治兵》)
【原文·语境】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兵法·治兵》节选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兵法·治兵》节选
【释义·点评】
立尸:中国上古时期祭礼中一项重要仪式。所谓立“尸”(非“屍”),是指举行祭祀仪式时,选择与其具有某种关系,主要是具有某种血缘联系的人为“尸”。以“尸”作为受祭者的象征,接受人们的祭祀。
意思是:凡是两军交战的战场,是如祭祀般神圣而肃穆的地方。抱着必死的信念就可能生存,希望侥幸逃生那就会死亡。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体现了战场的残酷性。你越是不怕死勇敢杀敌,就会给自己带来生还的机会;你越是贪生怕死,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反而更容易被杀死。
立尸:中国上古时期祭礼中一项重要仪式。所谓立“尸”(非“屍”),是指举行祭祀仪式时,选择与其具有某种关系,主要是具有某种血缘联系的人为“尸”。以“尸”作为受祭者的象征,接受人们的祭祀。
意思是:凡是两军交战的战场,是如祭祀般神圣而肃穆的地方。抱着必死的信念就可能生存,希望侥幸逃生那就会死亡。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体现了战场的残酷性。你越是不怕死勇敢杀敌,就会给自己带来生还的机会;你越是贪生怕死,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反而更容易被杀死。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