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语境】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名句·出处】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语境】
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能做的人不一定能说,能说的人不一定能做。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这句俗语表明,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和干事能力不是一回事。有的人只知踏踏实实干事,让他上台讲讲怎么做的,却脸红脖子粗讲不出来;有的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可是却干啥啥不中。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说起来道理是对的,但真正做起来却荒腔走板。比如嘴上说“形势不如德”的吴起,在楚国行事却“刻暴少恩”。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观李、杜二公,崎岖板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之妙,双振当时,兼众善于无今,集大成于往作,历世之下,想见风尘。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