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原文·语境】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
【名句·出处】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原文·语境】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左传·庄公十一年》节选
【释义·点评】
禹汤:禹和汤分别是夏、商两朝开国的明君。罪己:意为引咎自责。悖:通“勃”,茂盛,突然。桀纣:桀和纣分别是夏、商两朝的末代昏君。罪人:归罪于人。忽:急速。
意思是:禹和汤(凡遇灾害)引咎自责,他们就勃然兴起;桀和纣(凡遇灾害)归罪于人,他们便急速灭亡。
庞卓恒《论历史周期律——兼说什么是民主》:
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秋,宋国发生洪灾,庄公派大夫臧文仲前去慰问。臧文仲对宋闵公深切的自责之言深为感动,认为宋国该兴盛起来了,并引历史上的兴亡之鉴以证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把王朝、国家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君主能否严以律己,敬天保民。这是中华先哲对兴衰规律比较明确的早期表述之一。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