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诗词中的虚词

时间:2014-03-31 08:18:05 点击:

  核心提示:在汉语中所用的词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实际意义的词,称为实词,另一类是无实际意义的词,称为虚词。我们写文章、作诗、填词,主要靠实词,写作古典诗词还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也就是诗词用语,这样才能像古典诗词...

 

  在汉语中所用的词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实际意义的词,称为实词,另一类是无实际意义的词,称为虚词。我们写文章、作诗、填词,主要靠实词,写作古典诗词还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也就是诗词用语,这样才能像古典诗词。如果学诗填词,大量使用白话词语,再无声律可寻,那就与白话诗无异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先求准确,再求生动。此外,光有实词,就能解决诗词的造句问题吗?不是的。我记得先师生前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是说古时候一个小国家,人民生活中对答都用实词,没有虚词,这个国家始终得不到发展,最后灭亡了。我想灭亡的原因和人民不用虚词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但社会发展缓慢确是可能的。
  当我们造句、抒情、说理时,那情理的实处,自然由那些实词表达,随那些实词同时还存在要表达的长短、急缓、轻重之声,无从以实词表达,就要靠那些相应的虚词来表达。正如《虚词总说》中所言:“……虚词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其中,声也就是平常说的“口气”,其口气也不过数种,然而其中藏有喜、怒、哀、乐、婉转百折之情,而声势如之。虚词确无实际意义可以诠释,但从其声气可寻也。
  唐人有一首诗,这诗还被人编成戏剧。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诗的意思,读者一看便知。第四句作者用“依旧”一词,便是虚词。“依旧”就是仍然之意。作者言外之意是说,和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今天不见了,但是桃花多情,仍然在春风中开得那样灿烂。看见了这美丽的桃花,就像看见了那美丽的女子。作者对美丽的女子的思恋之情,跃然纸上。
  杜甫的《蜀相》一诗的前半首是这样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清人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的评语说:“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祠院中的碧草,草色自映阶砌,密叶的黄鹂婉转美妙的好音,这些物都是无情的。草当春时自然生绿,鸟在春时也是自然婉转鸣而不停。这些无情之物当然不知道人间沧桑与悲幸。这些情感都从“自”、“空”两个字传送出来。
  杜甫还有一首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诗是感伤故人重逢,但其中深蕴作者对乱世的感慨。前两句中说的“岐王”、“崔九”说皇族与宠臣,通过“寻常见”“几度闻”结合歌者李龟年,暗示给读者安史之乱前的歌舞升平。又追忆了当时作者常接近显贵的荣宠。句中“寻常”、“几度”是虚词,它们的后面是“见”、“闻”,两个虚词和两个实词结合,构成两个虚词性的词组。第四句“又逢君”中的“又”字把“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这是《义门读书记》中的评语,此语甚确。
  词与诗不同虚词,小令以长调为多,长调的虚词多在领字之中,传达出深意。词之句短从两字句至八字句都有。词句如果用实词堆叠,读起来就难懂,甚至不通。应该用虚词关合、呼唤,常用的单字虚词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哪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确是”之类。只要用得恰当,词句自然灵活,无呆滞之感,观者无掩卷之诮也。
  词句中在句上合用虚词,如“奈”、“况”、“更”、“又”、“料”、“正”等,这类虚词不可多用,用之过多有“空头字”多之感。南宋词人吴文英词中,绝少用虚词。他使用虚词,是词家所说的“空际转身”之法。对此,本文不赘述。

(王焕墉)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