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不食嗟来之食。

时间:2011-11-22 18:53:20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原文·语境】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

 

【名句·出处】
    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原文·语境】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下》节选

【释义·点评】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出自这个故事: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不食嗟来之食”现在的意思是: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请参阅典故故事“黔敖为食于路”
    许小峰《扶贫莫伤“弱者尊严”》:
    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古训,尽管饥饿的人们确实需要食物解决生存问题,但在面对居高临下的施舍时,也不愿为了一时的温饱而失去应有的尊严
    朴石《莫因“四两”失“千金”》:
     古人曾说过“不食嗟来之食”,我们虽不是古人,但也不必为了四两米而去受保安和工作人员的气。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