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嗟来之食(黔敖为食于路、嗟来食、嗟食)

时间:2011-11-24 21:33:25 点击:

  核心提示:关于“嗟来之食”典故的来历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原文·出处】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下》节选

【译文·故事】

    齐国发生严重灾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释义·点评】

黔敖:齐国大夫。
以待饥者食之:食(sì),同“饲”,把食物给人吃。
蒙袂辑屦:用衣袖遮着脸,拖着鞋子。
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其实从这个故事来看,黔敖是个很不错的人,在饥馑之年能够发放食物与饥民,无疑是极大的善举。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人都是有弱点的,也许是虚荣心作怪吧,使他在发放食物时未免有点居高临下的姿态,说话上就带出施舍者的心理优越感来了:“喂!来吃吧!”你听听,这跟喂猪没什么区别了,没有考虑人是有思维和尊严的。但是他在遭到呛白后,立刻意识到了,便追上去道了歉。尽管那个饥民最后还是饿死了,但黔敖总的来说做得是不错的。
    从黔敖这方面,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一个真正的行善者,首先应该树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这样的意识,无论是行善者还是接受者都有人格的尊严。不要把自己当上帝,端着“救世主”的架子,非让人感恩戴德心理上才舒服。如果那样的话,就很像是交易了,即:我带给了你物质上的满足,而你则带给了我心理上的满足。严格说来,这不是真善。
    从那个饥者来说,心理也未免太脆弱了。你都饿成那样了,人家给你饭吃,尽管语气上听起来不太入耳,可总得填饱肚子再说吧?是命要紧还是面子要紧?再说了,人家已经道歉了,给了你台阶,你还不就坡下驴硬撑着干吗呢?可倒好,死要面子活要命,没了命那尊严又留着搁哪呢?所以,今天我们社会的被救助者,首先应该做一个心理强者,我们既然是被救助对象,就不能不放下我们的面子,关键要看行善者的动机,只要不是有意在人格上伤害我们,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当然,对那种故意伤人尊严的“嗟来之食”,我们也得有点骨气,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
    成语“嗟来之食”出自这个故事,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例句——《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井未建,如临盗水之源;军灶未炊,似对嗟来之食。”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 ,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嗟来之食”亦省作“嗟来食”、“嗟食”。清·陈睿思 《赠张永夫》诗:“途穷猒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唐·李绅《却到浙西》诗:“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