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孟母断织(断机教子、断机杼)

时间:2011-11-23 19:10:55 点击:

  核心提示:【原文·出处】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

 

【原文·出处】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刘向《烈女传·母仪·邹孟轲母》节选

相关典籍:

    子不学,断机杼。
                    ——宋·王应麟《三字经》节选

【译文·故事】

    孟子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他)道:“学习到什么程度了?”孟子回答说:“还那样儿。”孟母(生气地)用刀割断了她刚织的布。孟子害怕了并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割断这布一样。君子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勤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就安宁,行动的时候就能远离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这就免不了会做下贱的劳役,而且没有办法远离祸患了。这和织布养家没什么不同,半路上废止不做了,怎么能供丈夫和子女穿衣,而且保持不缺粮食呢?!女人废止了养家的生计,男人荒废了德行的修养,不做盗贼,就只能做奴仆了。”孟子怕了,从早到晚勤学不止,奉子思为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

【释义·点评】

既学:既,已经、完成。既学,即放学。
绩:把麻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厮役:干杂事劳役的人。
织绩而食:食(sì),拿东西给人吃。织绩而食,即织布养家。

    “孟母断织”或称“断机教子”,讲的是孟子母亲现身说法,用刀割断所织的布,来教育孟子读书要勤奋,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受时代的局限,在孟母或者说是在作者刘向的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下贱的,只有勤学修德成了不用干粗话的“君子”,才是高贵的,而且还可以远离祸患。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未免有点问题。但“断机教子”的良苦用心,是值得肯定的。
    后来“断机”或“断织”就成为母亲督子勤学的典故。运用举例——元·柯丹邱《荆钗记·议亲》:“翦发常思侃母,断机每念轲亲。”清·程麟《此中人语·李圭如》:“至晚间其母于灯下课读,不必画地断机,自能殷勤发愤也。”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于义圃。”
    《三字经》里有“子不学,断机杼”之语,说的也是这个典故。需要指出的是,在解释“机杼”的“杼”时,几乎所有辞书都将其解释为了“织布的梭子”,窃以为这解释并不完全。实际上“杼”和“梭”是织布机上的两个不同物件。“梭”的作用是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横线);而“杼”是吊于人前的,可以前后移动,经线从杼齿间通过,杼的作用是把梭牵引的纬线推到织口,碰紧。当然,在古文中有时也用“杼”代指“梭”。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