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时间:2017-02-05 08:00:15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原文·语境】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友祁止祥有书画癖,...

 

 【名句·出处】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

【原文·语境】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余友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壬午,至南都,止祥出阿宝示余,余谓:“此西方迦陵鸟,何处得来?”阿宝妖冶如蕊女,而娇痴无赖,故作涩勒,不肯着人。如食橄榄,咽涩无味,而韵在回甘;如吃烟酒,鲠詰无奈,而软同沾醉。初如可厌,而过即思之。止祥精音律,咬钉嚼铁,一字百磨,口口亲授,阿宝辈皆能曲通主意。乙酉,南都失守,止祥奔归,遇土贼,刀剑加颈,性命可倾,阿宝是宝。丙戌,以监军驻台州,乱民卤掠,止祥囊箧都尽,阿宝沿途唱曲,以膳主人。及归,刚半月,又挟之远去。止祥去妻子如脱屣耳,独以娈童崽子为性命,其癖如此。
                         ——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
                                   
【释义·点评】
  张岱是世宦子弟,偏遇着明清的朝代更替,于是看淡政治,不求仕进,著述终老,但对吃喝玩乐却十分上心,他曾自写墓志铭总结自己“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正因为他有这么多的癖好,于是他才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祁止祥也是这么个主儿——“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并且跟张岱一样也有“龙阳之好”,乃至“去妻子如脱屣耳,独以娈童崽子为性命”,所以二人可谓“臭味相投”。
  那么“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癖”就是爱好、癖好;“疵”就是缺点、毛病。有癖就是对某种东西有执着之念,孜孜以求。袁宏道在《瓶史·好事》中也曾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人无癖好必然刻板呆滞,对什么都无兴致,与之交往很难找到共同话题,也就没有共同语言;人无癖好也意味着不懂情感付出,与之交往便得不到情感方面的回应慰藉。所以张岱认为无癖之人不可交往。那没缺点、毛病的人怎么也不可交往呢?张岱认为这样的人“无真气”。这里的“真气”指率真之气、不装。什么样的人为“无疵”之人呢?窃以为官场中“无疵”之人居多。你看一些官员至少在人前挺像人样儿,说活办事永远正确,挑不出毛病,为了自己的“正面形象”,整日道貌岸然,假模假式。与这样的人交往很难得到他的真心真情,一句官腔就能把你的兴致打到九霄云外。张岱是悟透“繁华靡丽,过眼皆空”(《陶庵梦忆·序》)道理的人,他要张扬自己的个性,结交性情中人,所以他才在《陶庵梦忆》中记述好友祁止祥癖好时,总结出了“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的交友之道。今天我们理解这句话,必须了解其出现的时代、人物背景和语境。“癖”和“疵”都有大小、善恶之分,我们不能因为张岱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就去结交不良嗜好的人,或为自己的滥交找借口。引用示例——
  董宏君《约束“小爱好”守住清廉关》:
  古人把兴趣、爱好称作“癖”,并将其上升为交友识人的某种“标准”。明人张岱有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既没爱好又看不出什么毛病,四平八稳,谨小慎微,没有一点点个性,这样的人缺乏真性情,要么特别地懦弱无能,要么过于理智特别有心机,是不能做朋友的。
  赵婀娜《“不听招呼”》:
  古人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健康、积极的业余爱好可以增长见识、培养气质,而以之为参照,总能从某种角度判断一个人的审美情趣、荣辱取舍及人生境界的高下。
  尹荣方《论缺点》:
  这里想强调的是,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点”非但不构成障碍,常常反倒是助推器。罗素有言:“我们的朋友各有缺点,但仍可以和我们和睦相处。”明末张宗子也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们所说的意思完全相通。
  李建明《流露天性,惹人喜爱》:
  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相比滴水不漏、完美无瑕,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真性情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质。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