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原文·语境】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愚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节选
【释义·点评】
“取人”即选择任用人才。“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意思是:大凡选择任用人才的原则,如果得不到德才兼备那样的圣人或品德胜过才干的君子,与其选择才干胜过品德的小人,不如选择才干和品德都没有的愚人。司马光认为,君子会用才干干好事,小人会用才干干坏事。用才干干好事会干到极致,用才干干坏事也会干到极致。而愚笨的人干坏事智力达不到,容易控制。所以“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应该指出,司马光“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是对现实有感而发的愤激之语,无疑将复杂的人性与才性做了过于简单化的概括。但他德才兼备、以德统才的理念,对我们选拔人才仍有借鉴意义。
刘后滨《<资治通鉴>也是选官用人通鉴>:
在司马光看来,才和德的高下轻重,昭然若揭。在二者关系中,只能以德统才,不可以才胜德。司马光接着按照才德之有无及其相胜关系,分人群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至于取人之术,则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