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宋书·庾炳之传》)
【原文·语境】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四十》节选
孔万祀居左丞之局,不念相当,语骆宰云:“炳之贵要,异他尚书身,政可得无言耳。”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宋书·庾炳之传》节选
【释义·点评】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是古代的一句俗谚。“姑”指婆婆;“公”指公公。意思是说,对于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做公公、婆婆的最好装聋作哑,不要介入,免得添乱。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小夫妻吵架,郭暧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看不上天子不愿意当罢了。”公主非常生气跑回了娘家。郭子仪知道后吓得够呛,把儿子绑了送到宫中等候处理。好在唐代宗非常明智,他一方面训诫女儿让她知道郭家的确有这样的实力,一方面用“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的话安慰郭子仪,让他不必把小夫妻吵架的话当真。这里的“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是唐代宗对“不痴不聋,不作姑公”的活用。因为话是对郭子仪一个人说的,所以针对性较强。另外“姑公”是相对儿媳而言的,而“家翁”则是指家里男性长辈。这样“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就有了作为家里的长辈,对小辈之间的事最后不要介入的意思。“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说是“儿女子”,实际上侧重指“儿子”,是安慰郭子仪不必拿儿子的话当真的意思,因为是郭暧说了大不敬的话才引起了大的风波。今天“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这句话,对长辈在大家庭中处好和小辈尤其是小夫妻之间的关系,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