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吴兢《贞观政要·直谏》)
【原文·语境】
魏征进曰:“城狐社鼠皆微物,为其有所凭恃,故除之犹不易。况世家贵戚,旧号难理,汉、晋以来,不能禁御,武德之中,以多骄纵,陛下登极,方始萧条。仁方既是职司,能为国家守法,岂可枉加刑罚,以成外戚之私乎!此源一开,万端争起,后必悔之,将无所及。自古能禁断此事,惟陛下一人。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岂可以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臣窃思度,未见其可。”
——吴兢《贞观政要·直谏》节选
【释义·点评】
“备豫不虞”最早出自《左传》。“备豫”是预防,“不虞”指意料不到的情况。“备豫不虞”即指提前做好防范,以备不测。文公六年,鲁国正卿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出使前,他派人去问:“如果在我出使期间,晋国发生国丧,我应该行使怎样的礼节?”当时他派去的人很不理解,认为现在没有这种情况,这样问没有意义。季文子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意思是,凡事提前做好防范,这是自古以来的好想法;如果我们现在做好了准备,却没有发生那样的事情,那也没有关系。但万一出现了那样的情况,我们临时去请教,这就很困难了。那我们现在多想一步有什么危害呢?后来在《贞观政要》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有忧患意识时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岂可以水未横流,便欲自毁堤防?”意思是:做好预备以防不测,这是治理好国家的基本原则。怎么可以认为水没有泛滥,就想着自己毁掉堤防呢?
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