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原文·语境】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畜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
【名句·出处】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原文·语境】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畜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节选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畜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礼记·大学》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应把财富当作利益,应该把道义当作利益。
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
第二,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外交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外交必须坚持正确义利观。“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和历史上有些大国不同,我国对外交往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实现义利兼顾、义利平衡。
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
季冬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
同时,中华文化还认为,实现国与国之间和平、和睦相处还需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因此国家间必须“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才能保证国家合作利益的最大化,以至“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