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唐诗的影略句法

时间:2011-11-21 17:01:00 点击:

  核心提示:宋代人对唐诗艺术的揣摩下了极大工夫,和尚惠洪的《冷斋夜话》即为在这一方面颇有价值的诗话。其中提到晚唐诗人郑谷的《咏落叶》诗: 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 满廊僧不厌,一个俗嫌多。 惠洪评道:“郑谷咏落叶...

    宋代人对唐诗艺术的揣摩下了极大工夫,和尚惠洪的《冷斋夜话》即为在这一方面颇有价值的诗话。其中提到晚唐诗人郑谷的《咏落叶》诗:
    返蚁难寻穴,归禽易见窠;
    满廊僧不厌,一个俗嫌多。
    惠洪评道:“郑谷咏落叶,未尝及凋零飘坠之意,人一见之,自然知为落叶。”并名为“影略句法”。今天看来,惠洪即指一种类似谜语式的咏物体制,即使不看诗题,但一读诗句便能了解所咏事物。
    惠洪又说:“贾岛诗影略句,韩退之喜之。”但没举具体诗词。检贾岛诗集,有一首诗云:
    游魂自相叫,宁复记前身。
    飞过邻家月,声连野路春。
    梦边催晓急,愁处送风频。
    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
    读后便知是咏子规鸟,与题目《子规》相符。唐代咏物诗中此体颇多,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咏柳》诗写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不提“柳”字,但一读便知是咏柳。此体运用得较多的还有李商隐,其《雨》诗写道:

    槭槭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暄。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梁恩。
    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评道:“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后来鲁直、无己(指黄庭坚和陈师道)诸人,多用此体。作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
    这种咏物诗体制在开始能较好地捕捉现实事物的典型特点,来刻划事物。但后来有的诗人趋向于铺叠典故来说明事物。如李商隐有名的《泪》诗: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人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韩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熟悉文学典故的读者一看便知是咏泪的。首联写宫女怨君之泪与闺人思夫之泪,颔联写亲人伤逝之泪与百姓怀德之泪,颈联写绝域怀乡之泪与英雄末路之泪,尾联写寒士在达官贵人面前的内心屈辱之泪。商隐此诗还算是一首优秀的感情饱满的咏物诗。但后人学习这种作法便走入歧途。宋代杨亿、钱惟寅、刘筠诸人的《西昆酬唱集》中有很多咏物诗,大量运用李商隐的手法,如《鹤》、《蝉》、《荷花》、《泪》等,但没有李商隐的深思与挚情,不是情动于中而发为咏吟,而只是堆积书本典故,成为纯粹诗谜,像王夫之所说的“谜子”(《船山遗书》卷六十四),并非真正的“影略句法”,而是此法的流弊,艺术价值并不高。

高玉昆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