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原文·语境】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礼记·曲礼上》节选【释义·点评】 庶人:无...
【名句·出处】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
【原文·语境】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礼记·曲礼上》节选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礼记·曲礼上》节选
【释义·点评】
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主流的解释为:不对百姓苛求完备的礼节,大夫犯罪不动用五刑(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及大辟之刑)。
班固《白虎通德论·五刑》:
刑不上大夫何?尊大夫。礼不下庶人,欲勉民使至于士。故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也。庶人虽有千金衣币,不得服。刑不上大夫者,据礼无大夫刑。或曰:挞笞之刑也。礼不及庶人者,谓酬酢之礼也。
另一种解释: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中解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上”是“优待”的意思,“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也不会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不被排斥在礼仪之外。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