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名句 >> 内容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时间:2025-01-09 07:30:31 点击:

  核心提示:【名句·出处】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范晔《后汉书·郑兴传》)【原文·语境】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


【名句·出处】
    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范晔《后汉书·郑兴传》)

【原文·语境】
    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说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闲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三分天下,尚服事殷。及武王即位,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皆曰‘纣可伐矣’,武王以未知天命,还兵待时。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
                ——《后汉书·郑兴传》节选
【释义·点评】
    嚚【yín】:奸诈、说话不老实。五声: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宫、商、角、徵、羽。
    意思是:嘴里不说忠实诚信的话叫“嚚”,耳朵不听五声和谐之乐叫“聋”。
    郑兴言“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出自《春秋左传》,其在《春秋左传》的原文为: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释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