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做人,是记者的必修课

时间:2011-11-24 16:39:08 点击:

  核心提示:3月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非亚)在加班后返家途中,遭遇车祸受了轻伤,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和救助她的男青年曾庆香一起赶去营救后面的被困人员,不幸被随之高速驶来的汽车撞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为失...

 

     3月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刘薇(非亚)在加班后返家途中,遭遇车祸受了轻伤,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和救助她的男青年曾庆香一起赶去营救后面的被困人员,不幸被随之高速驶来的汽车撞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们为失去一个这样年轻的好记者而深感痛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刘薇在车祸中救人的英雄事迹作出批示,要求深入宣传刘薇同志的英雄事迹,并说“她是我们新闻界的骄傲,是新闻记者的楷模”。

    之所以说刘薇“是新闻记者的楷模”,是因为刘薇的见义勇为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崇尚的;要做一个好记者首先应该先做一个好人,而刘薇正是这样的好人、好记者,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据报道,刘薇常年冲锋在新闻战场的第一线,在大量突发事件报道中,一次次出色完成了任务。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组,她一身铮铮铁骨,明查暗访,力求通过自己的采访,让百姓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推动质量安全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她用行动忠实履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做“好人”和做“好记者”,在刘薇身上实现了完美统一。但这两者却并不那么容易处理好,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记者的职业精神,有时会发生冲突。于是我们看到,在一些新闻事件面前,不同的记者便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几个月前,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在众多的救灾报道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澳大利亚电视九台和电视七台几名记者,到太子港郊外一处居民区采访,当得知废墟之中似乎有婴儿啼哭声时,电视九台摄像记者立刻放下摄像机,弯腰开始挖掘,另一名工作人员则钻进瓦砾之中,从废墟中救出了一名女婴。电视七台的记者用清水冲洗掉孩子满头尘土,然后喂她喝东西,另一名记者拍摄下了这一独家画面。电视九台什么也没拍摄,似乎忘记同行间存在竞争。后来,电视九台新闻部负责人说:“我为电视九台新闻团队感到骄傲。他们把小女孩安危置于自身安危之上,把心中信仰置于职业压力之前。”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在河南郑州黄河花园口采访儿童溺水事件,在“120”还没有赶到的情况下,放下采访工作为落水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因女孩溺水时间过长而没有挽回生命。曹爱文为一个年轻生命的失去,流行下了伤痛的泪水。她也因此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女记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室里,播音员赵普在报道灾情时,声音哽咽,潸然落泪。这一“失态”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观众的责难,反而因其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感染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赵普也因此受到大家的追捧。

    这些事例的当事人,在突发事件面前,有的向大家呈现的是作为一个“人”最素朴的善良本性;有的则跟刘薇一样表现出了崇高品质,面对灾难、面对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有的则很好地处理了做“好人”和做“好记者”的关系,即当职业精神和心中的信仰发生冲突时,职业精神让位于了心中的道德律。正因为他们行为本身具有大爱和大美,所以这些行为有的甚至超越了新闻事件的意义。

    当然,另一方面的事例则让人警醒、反思。

    还记得凯文·卡特吗?那个南非摄影记者。1993年,苏丹战乱频仍,并发生大饥荒。凯文·卡特在这里遇到了奄奄一息、向一公里外的食品发放中心裸身爬行的小女孩。出于记者的直觉,他蹲下来向女孩拍照。正当此时,一只秃鹰落在小女孩身后,它在等待女孩死亡后,好大快朵颐。凯文·卡特静静地在那儿等了20分钟,并选好角度,尽可能不让那只秃鹰受惊。后来凯文·卡特将这幅作品命名为《饥饿的苏丹》发表在了《纽约时报》上,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强烈反响,并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质疑的声音,问他为什么没有帮助那个小女孩?凯文·卡特如此解释:“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是我必须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我就不该来这里。” 也有另外的说法,当时凯文·卡特将身上的水和一点点干粮给了小女孩,并等到小女孩进入救济站才离去。但凯文·卡特还是受不了众人的谴责而自杀了。2005年5月10日,《东南快报》所发的“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的一组照片,同样引起了激烈争论。照片是连拍一骑车人栽跟头的全过程,人们怀疑记者柳涛是在蹲“坑”等摔,因而谴责记者为了拍一组“好新闻”图片,而丧失了做人的良知。

    上述两件事例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已无从考证或很难说清楚了。毫无疑问,无论是《饥饿的苏丹》,还是《东南快报》的新闻组照,从新闻角度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新闻作品,它们视角独特,抓拍及时。《饥饿的苏丹》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柳涛的组照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凯文·卡特和柳涛的敬业精神是可贵的,但他们的新闻作品所以会引起争议,是因为人们希望了解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内心是怎样的,他是否把自己放在了事不关己的位置?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好记者”,但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人”呢?

    由以上两方面的事例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做人是记者的必修课,要做一个“好记者”首先应该做一个“好人”——应该像刘薇那样,既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又有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抢新闻”不能漠视人的生命;记者的职业精神不应该凌驾于社会道德法则之上,记者冷静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并不表明记者可以“冷血”。 

杨新华

       2010年3月19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