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之为甚,岂可再乎? 2011-11-22 点击:5211 评论:0
-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2011-11-22 点击:3165 评论:2
-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2011-11-22 点击:2619 评论:0
- 欲知后日因,当前作者是(劝诫类) 2011-11-22 点击:1751 评论:0
-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011-11-22 点击:1286 评论:0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011-11-22 点击:2557 评论:0
- 持萤烛象,得首失尾。 2011-11-22 点击:2419 评论:0
-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2011-11-22 点击:3755 评论:0
-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2011-11-22 点击:1683 评论:0
-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 2011-11-22 点击:2197 评论:0
【名句·出处】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原文·语境】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详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条) ——《左传·僖公五年》节选【释义...
【名句·出处】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原文·语境】行者道:“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寻你?只因你狐群狗党,结为一伙,算计吃我师父,...
【名句·出处】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扬雄《法言·君子》)【原文·语境】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君子忠人,况己乎?小人欺已,况人乎?——扬雄《...
【名句·出处】 欲知后日因,当前作者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原文·语境】 异史氏曰:“金氏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邻妪诱人妇,而...
【名句·出处】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苏洵《辨奸论》)【原文·语境】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
【名句·出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檄梁文》)【原文·语境】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檄梁文》节选【释义点评】 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大家...
【名句·出处】 持萤烛象,得首失尾。(明·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原文·语境】 汉以来(度数)多任意揣摩,如盲人射的,虚发无效;或依拟形似,如持萤烛象,得首失尾。 ——徐光启...
【名句·出处】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吕氏春秋·举难》)【原文·语境】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务而贵取一也。 ——《吕氏春秋·举难》...
【名句·出处】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原文·语境】 我真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现在这习艺所,各省已经有好几处开办,我何不写封信到湖北去,托朋友抄他...
【名句·出处】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刘向《说苑·谈丛》)【原文·语境】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