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文章写作类,与读书无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寻章摘句老雕虫。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出自《南园十三首其六》
【年代·作者】
唐代·李贺
【全文·原文·全诗】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唐)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释义·赏析·引用】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组诗,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第六首。诗中抒发了读书写文章没什么用处,不能为国家效力的苦闷。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还在刻苦写作的读书人的形象。“雕虫”语出扬雄《法言·吾子篇》:“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虫书、刻符均属秦书八体,为西汉时蒙童所习,后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玉弓”是形容弯月的形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青春年华就要终老在这寻章摘句的纸笔之间了,天将破晓,透过帘幕但见一钩弯月像一把玉弓悬挂空中。
接下来的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发出的感慨——“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意思是难道没有看到辽东一带战乱连年吗?即使写出宋玉《九辨》那样借悲秋表达怀才不遇的文章,又有什么用呢?“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唐宪宗元和四年到元和七年,辽海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动兵变。唐宪宗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诗人一介书生,自恨在国家有难时,不能为国效力;再者由于战乱连年,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致使斯文沦落。这都是诗人忧愤萦怀、无处可哭的原因。
“寻章摘句老雕虫”和“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是诗中的名句。“寻章摘句老雕虫”可用作文人表示一事无成的自谦之辞;“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可用来表示读书写作终究成就不了什么事业,或用来批评对文学作品不太重视的社会现象。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