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托物言志类,与咏物诗、赞扬、老年人、自我激励、自觉发奋、珍惜时光、爱惜春光、写牛咏牛、拟人手法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出自《老黄牛》
【年代·作者】
当代·臧克家
【全文·原文·全诗】
老黄牛(臧克家·当代)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释义·赏析·引用
这是当代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咏物诗,作于1975年1月28日,后收入1978年出版的《忆向阳》诗集。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赞扬了老黄牛不怕艰苦,勤奋惜时,自觉奋进的精神。尤其是末二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尤为人们所喜爱。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描绘了老黄牛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它在一块块的荒田中拉犁翻地,在水和泥中跋涉,但它任劳任怨,不畏艰难和单调,不停东来西去地深翻细作。“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是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对老黄牛精神的概括和升华。意思是说:老牛也和农民一样知道春光的珍贵,所以不等使唤它的人扬鞭催促,它自己便用力奋蹄前行。“韶光”在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时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所以农民非常珍视春天的宝贵时光,抓紧翻地抢种。老牛当然不知道这些,但诗人通过它“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行为,合理地推测它“亦解韶光贵”,不然它怎么那么自觉地奋力劳作呢?
需要指出的是,“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误记,仅见于报章的便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较为流行的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牛自知黄昏晚 无须扬鞭自奋蹄”,“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须扬鞭自奋蹄”等等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少人并不了解诗句的出处,只是觉得诗意很好,便想当然地拿来引用了。有的甚至把它们当成了古诗句或俗话。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流行版本之所以被人们认可,是因为它们比原诗句更通俗,在思想境界上也有所提升。“老牛亦解韶光贵”强调的是老牛也像人一样知道春光的珍贵,没有对自身生命也将要走到终点的认识;而“老牛自知夕阳晚”或“老牛自知黄昏晚”就不同,它们强调的是老牛知道自己已时日无多,所以才“不用扬鞭自奋蹄”,它要将生命的最后这段时间,也尽量用在为人类服务上。所以,在赞扬老年人勤奋努力、老有所为的文章中经常见到。下面是一些运用实例——
刘映花《创维七旬老帅京城公关 自称每日如履薄冰》: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在创维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新CEO王殿甫,最近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尹建权《一个老红军的新长征精神——记农业部原副部长、老红军 刘培植》: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可以说,这也是对刘培植离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情涛《光明的使者——北京市顺义医院马锦明眼科中心主任降丽娟和她的眼科事业》:
降教授说:“荣誉只代表过去,已届中年的我深知时间的宝贵,‘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珍爱我的事业,珍视我的荣誉,珍重我的病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做一名忠实的‘光明使者’。”
驰原《叶文玲印象》: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不对,叶文玲属马,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逾花甲的叶文玲在文坛上的身影却依然沉稳而矫健。
侯仁之《名利于我如浮云》:
在我85岁的时候,我曾用“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话来自励。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