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古诗说苦热

时间:2014-05-14 08:15:45 点击:

  核心提示:我国夏热,古诗词中咏苦热的内容丰富,可分为闷热流汗、高温环境和物象比喻几种。   闷热必多汗。唐范登《六月》中说:“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晋程季明《拒客诗》中说:“摇扇手都酸,流汗正滂沱”;宋戴复...

 

    我国夏热,古诗词中咏苦热的内容丰富,可分为闷热流汗、高温环境和物象比喻几种。
  闷热必多汗。唐范登《六月》中说:“六月季夏天,身热汗如浆”;晋程季明《拒客诗》中说:“摇扇手都酸,流汗正滂沱”;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一》中说:“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汗流得如“浆”,如“泼”,如“滂沱”,当然很热了。
  那么,古人又如何形容挥汗如雨的高温环境呢?
  宋代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是通过周围事物在大热天中的状态来描写苦热的典型:“大热燥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古诗中咏苦热最叫绝的要数宋代范成大和唐代王维了。范成大在《秋前风雨顿凉》中说:“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境似潮来”。他怕热怕得连加速衰老都不顾,但求苦热天快过去。王维在《苦热》一诗中竟然想“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那么,古人如何度苦夏?
  白天在树荫下纳凉是普遍办法,因为夏日的主要热源是灼热的阳光。宋戴复古《大热五首·其四》中说:“我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如果进入高大浓密的树林中,就更“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了。
  避暑的“最高境界”还是唐代白居易在《消暑》中说的,“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简言之,就是“虚室,心静”——虚室利心静,心静自然凉。
  魏晋的嵇康更绝,在《养生论》中把“心理避暑”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要求“常有冰雪在心”。试想,心静再加上想象人在冰雪环境中,焉能不凉?
  宋代范成大怕苦热,比之为“寇”。那么,古人埋怨夏季苦热吗?不一定。至少宋代的戴复古就说过“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即农谚说的“(冬)不冷(夏)不热,五谷不结”。不是吗?水稻热惯了,凉了反会减产。特别凉的年份,东北平原和北方高原上的水稻甚至光长秆不结籽,发生严重的“夏季冷害”。

(林之光)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