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疏狂放达类,与重阳节、菊花、游乐尽兴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出自《九日齐山登高》
【年代·作者】
唐代·杜牧
【全文·原文·全诗】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释义·赏析·引用】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九月,四十二岁的杜牧迁池州刺史。第二年九月,他的好朋友张祜专程从自己隐居的江苏丹阳来池州看望他。在重阳节这天,这两个仕途失意的“天涯沦落人”一齐登上了池州当地的齐山。诗人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九日齐山登高》诗。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秋天的景象倒映在江水里,大雁刚刚向南飞,(在这样的时节)与朋友携着酒壶登上了齐山的翠微亭。杜牧任池州刺史后在齐山上建“翠微亭”,亭名取自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开帘当翠微”诗句。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人世间难得一遇开口一笑的机会,应该把满头都插上菊花回去。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只管用酩酊一醉来酬谢这美好的节日,不必在登临时为落日余晖而恼恨。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古往今来人生就是这样,何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上独自掉泪呢。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叫“牛山叹”,或叫“牛山悲”、“牛山泪”、“牛山下涕”。出自《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齐景公游牛山,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离开齐国这美丽的河山而死,不禁流下泪来。于是晏婴开导他说,齐太公、齐桓公都是贤者,也没能常守住齐国;齐庄公、齐灵公都是勇者,也没能常守住齐国。如果他们能常守住齐国,您还能坐上这国君的位置吗?正是这样不断地处在君位、又离开君位的更替,才轮到了国君您。您何必单单为了这个流泪呢?杜牧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意在说明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活着一天就应该高高兴兴,没有必要为有一天会死而徒生悲伤。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是整首诗的点题之句,也有警句的性质,它阐发了人生苦短且不如意事常八九,遇有机会应该尽享人生快乐的道理。《庄子·盗跖》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这就是“尘世难逢开口笑”的来历。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簪菊花的风俗。诗句的意思是说,既然在人世间开心的日子很少,逢此重阳佳节,就应该开怀尽兴,不是有在头上簪菊的风俗吗?那就干脆将菊花插满头回去。此时的杜牧和张祜都是宦海失意之人,内心凝结着抑郁不平之气,但这种不平之气又找不到地方发泄,所以诗人就借着重阳登高的机会,以在头上插满菊花和酩酊一醉这样不拘形迹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愁苦和闷气。整首诗读来,在疏狂放达中,难掩无奈的难言之苦,显得顿挫跌宕,耐人寻味。
宋代王安石写有一集句诗《示黄吉甫》,其一联曰“尘世难逢开口笑,生前相遇且衔杯”,朱熹有一诗《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须插满头归分韵赋诗得归字》,前者的“尘世难逢开口笑”,后者题目中的“菊花须插满头归”,就分别出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的名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中华民谣》歌词“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也是化自这一诗句。由此也可知这一诗句的影响之深远。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