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赞美类,与咏物诗、咏雨、教化、教育、方式、方法、拟人手法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春夜喜雨》
【年代·作者】
唐代·杜甫
【全文·原文·全诗】
春夜喜雨(杜甫·唐)
【释义·赏析·引用】
《春夜喜雨》的原诗及写作背景,请参阅诗词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赏析。
诗人称赞这场春雨为“好雨”,因为它下在万物萌生需要雨露滋润的春季,而且并非有一定损害性的冻雨、急雨,也不是不起什么作用的“毛毛雨”,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和风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这雨的灵性。它有意“润物”,却无心讨“好”,所以才那么低调,在夜里悄悄“潜入”,“无声”地润泽万物。“润物细无声”的意思就是滋润万物细密而又悄无声息。这里的“细”除了说明春雨的柔和,也有细密周到之意。如今“润物细无声”除了赞扬春雨,还常常用以形容教育、教化方式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下面是一些引用实例,供大家参考、体会。
王玉民《雨水:春回大地 春雨潇潇》: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五天):“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水獭开始捕鱼了,捕得太多以至于摆在岸边排起来,5天后,大雁开始飞回北方,再过5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洪永平《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
用“小环境”解说“大形势”,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把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之中,浇灌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之上,才能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受到启发、感到有用。
赵珊《老外爱选中医游》:
李鹤白建议,以中医药和中餐结合为切入点,在旅游过程中,品尝以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膳,在游客获得“口福”体验的同时,推动中国特色服务出口,由此收获“润物细无声”的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效果。
李步云《将法治观念渗透于生活细节——惠州市两种法治教育读本简评》:
普法工作重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应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教化。
王伟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评中央文明办推介图书〈中华家训精编100则〉》:
编纂该书是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探索,也是连接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尝试,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范本,把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到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当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中华家训精编100则》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
程远州《“笑脸照”走红的背后……》:
增进社会文明,不仅在于街头小巷处处可见的文明标语,更在于点滴小善的默默催化。日常的善行,恰似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春雨,在无意间滋润文明的种子,引人向善……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