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爱情类,与后悔、政治、失望、耽误、空忙、自由、功名误身、悔不当初、华表语典故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出自《千秋岁引》
【年代·作者】
宋代·王安石
【全文·原文·全诗】
千秋岁引(王安石·北宋)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释义·赏析·引用】
王安石的这首《千秋岁引》词,苍凉沉郁,似在追忆一生的得失,所以有人据此推测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晚年的作品,不无道理。
词的上片以秋景领起,引发岁月不居之感慨。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是写“秋声”:客居孤城馆舍,耳边传来了捣衣之声和画角哀鸣,这“一派秋声”在寥廓的空间里回荡。砧(zhēn)是捣衣石。旧时所织土布较硬,在砧上棰打使之变软,便于缝制。秋天天气渐寒,开始准备冬衣,所以这时捣衣之声会此起彼伏。画角是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是写秋景:燕子东归向着海的方向飞去,向南飞来的大雁在沙洲上落了下来。东归燕和南来雁,都各有归宿,隐含了诗人有家不得归的思乡之情和愁闷。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是感时伤逝之语:那爽风、明月还和昨天一样(可心中况味已大有不同)。“楚台风”典出宋玉的《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庾(yǔ)楼月”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风和月也是秋天最有特色的物事,“楚台风”和“庾楼月”分别代指好风好月。物犹是,人已非。面对同样的风月,诗人已不复有往日之兴味。这一句承前启后,自然引起下片的感慨。
下片以议论方式表达了对宦游生活的反思。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时光流逝,回首来时路,这时才发现当初的一些追求似乎并不值得,因为也失去了很多。无奈被些名缰利锁羁绊住了手脚,无奈因为这名利又把一些情趣耽搁了,可惜这风度仪表白白浪费了。“情担阁”是“担阁情”的倒装。这里的“情”,包含“楚台风、庾楼月”的闲情,也包含“秦楼约”的爱情;担阁即耽搁。“闲却”意谓闲置不用,即白白浪费的意思。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当初丁令威空留下劝人学仙的华表语(我被名利诱惑没能学仙得道),而今因这名利连与心上人的盟约也未能兑现。“华表语”是用典,出自《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秦楼”在古典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处,“秦楼约”即男女私约。“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是进一步阐述“名利缚”造成的后果,即得道成仙不成,男女情爱也错过了。“谩”是徒、空的意思,“当初谩留华表语”,直白的意思就是:当初丁令威白白留下“华表语”,自己没能遵行。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这些事,在睡梦和醉酒醒来时,常常在心中思量难以释怀。做梦和醉酒,会令人暂时忘却现实的一切烦恼,但梦和酒总有醒来的时候,一旦醒来便又会思量。说明诗人悔不当初,对名利误身有切身之痛。
孔子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便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基因。王安石曾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推行富国强兵的变法,可变法却以失败告终。政治失意,桑榆晚景,回顾过往,于是萌生出了厌倦政治、后悔没能及时退隐的情绪,也就不难理解了。“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云云,不过是“美人香草”式的比兴,藉以表达心中政治、自由两不得的“恨”意罢了。明代杨慎《词品》认为“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黄蓼园《寥园词选》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都是颇有见地的中的之语。通过此词,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积极人生中的另一面。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