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内容

抒发人生感悟诗词名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虽抱文章,开口谁亲”(《行香子·述怀》)赏析

时间:2016-09-10 07:40:11 点击:

  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言志抒怀类,与看破人生、参透世事、淡泊名利、萌生退意、退隐、读书人、无人理解、读书无用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出自《行香子·述怀...

 

【分类·归类·类别】
    言志抒怀类,与看破人生、参透世事、淡泊名利、萌生退意、退隐、读书人、无人理解、读书无用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出自《行香子·述怀》

【年代·作者】
    宋代·苏轼

【全文·原文·全诗】
    行香子·述怀(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释义·赏析·引用】
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
梦中身:语出《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且陶陶,乐尽天真:语出《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六年间(1090—1091),苏轼知杭州时。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是政敌朱光庭、黄庆基等人欲再度诬陷苏轼,因高太后的保护,苏轼虽未受害,但对官场生活感到“心形俱悴”,因而产生了退隐思想。
    这是一个清明的月夜,苏轼把酒赏月,思绪万端,想到了人生的终极问题。“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月色,让人沉静,必须有酒才配得上这样的氛围。所以“酒斟时,须满十分”便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他要对月畅饮。那些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与此时的月色和内心的宁静相比,究竟什么才是值得珍视和看重的呢?“浮名浮利,虚苦劳神”,那些名啊利啊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白白地让你费心劳神。浮,意谓不实在。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故称“浮名浮利”。“虚苦”即徒劳、无意义的劳苦。“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感叹人这一生像白驹过隙,像敲石迸出的火星,又如身历梦境一样短暂。实际上“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与“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可以理解为是倒装,即“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没有必要为那些身外之物徒劳奔波。“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即使你满腹文才,可开口说话谁又是你的知音呢?所以“且陶陶,乐尽天真”,姑且尽情陶醉,在真纯自然状态下享乐吧。“不如归去,作个闲人”,不如像陶渊明那样,去做个不问世事的闲散之人。陶渊明作有《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告白。“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有一张琴、一壶酒,再面对着“一溪云”足矣。
    这首词读来真切自然,有看破人生的淡然,也有知音难觅的感慨,呈现的是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希望摆脱俗世烦恼,回归自然的退隐意趣。其中“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和“虽抱文章,开口谁亲”,都是颇让人玩味的名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是在官场受到打击后的一种精神领悟,虽有消极色彩,但于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的人无疑会产生共鸣,有一定疗伤作用。“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则道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少封建文人虽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甚至连个理解亲近的人也没有。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鉴赏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