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美的发现

时间:2011-11-21 16:29:46 点击:

  核心提示: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优美的画面。生活中有一种美,则需要仔细寻觅、慧眼观察才能获得。 汲水是个累活。清早起身,走向井台,冷风拂面,水寒冻手,粗麻大绳勒得掌心火辣辣地...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优美的画面。生活中有一种美,则需要仔细寻觅、慧眼观察才能获得。
    汲水是个累活。清早起身,走向井台,冷风拂面,水寒冻手,粗麻大绳勒得掌心火辣辣地痛,猫腰屈体,深井汲水……然而,我们来看李郢《晓井》是怎样歌唱的:“桐荫覆井月斜明,百尺寒泉古甃清。越女携瓶下金索,晓声初及辘轳声。”首一句描画梧桐树下,晓月将沉时的井台,创造出环境之美。第二句,百尺清泉,如琼浆玉液,令人思饮,这是井水之美。第三句,索以“金”形容,华丽之极,用一“携”字、“下”字写越女的操作,动作轻巧而富诗意。人美物美,两者相得益彰。第四句,辘轳咿喔,音如晨曲,闻者欢心,听者动情,这是声韵之美。诗人在这里,赞美劳动,讴歌生活,绘出一副晨汲图。
    矿业工人的劳动艰苦繁重,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的古代更是如此。李白在秋浦,看到工人在开采银矿和铜矿,情景令他激动,于是放声唱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山川”(《秋浦歌》)。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也在创造美。炉火冲天,紫烟升腾,那一“乱”字,极富生气,令人想见出火花四溅,红光闪烁的场面。据郭沫若的解释,那“明”字是动词,是工人和脸面,使月夜增加了光辉。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使山川为之震动。诗人在劳动者的生活中发现美,这种发现,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美,常存在于“不美”之中。艰苦饥寒,凄凉贫困,按理说是无美可言的。但有的诗人却从不美之中发现美。杜甫的《佳人》一诗,就题来看,当是写一位美人了,但美人“不美”。她的兄弟在丧乱中被杀,轻薄无情的丈夫把她抛弃,她躲到深山穷谷里去避难,无亲可依靠,变卖首饰度日。茅屋又已破漏,不能遮风挡雨。但从“侍婢买珠回,牵萝补茅屋”来看,则分明又感到艰难的日子仍然有美。茅屋破损,牵萝补之。司空图的《独坐》亦云:“幽径入桑麻,坞西逢一家。编篱薪带茧,补屋草和花。”这种美,是超越常情的,只有诗眼可见,只有诗心可解。《佳人》的结尾说:“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美人恐怕是狐裘已失,脂香难觅了。但为什么体弱衣单、天寒日暮之时,不进屋避寒而独倚修竹之下呢?诗人认为,这也是一种佳人风姿,是愁恨万种的美,是瘦骨凌霜的美。诗人不愿自己所钟爱的人物一跤跌下,便头青面肿,仍然让她苍白的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这笑,谁能发现呢?

肖文苑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 下一篇:同旁诗
  • 上一篇:夕阳的诗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